临近放假,为提高广大师生和家长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谨防电信网络诈骗,切实保障我们的财产安全。少林功夫文武学校特此传递一些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小知识,呼吁大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我们小手拉大手,家校共防范,加强认识,提高警惕,远离诈骗之害,安全健康永伴!PART 01
防范电诈——学生篇
1.仿冒明星返利诈骗
冒充明星或知名主播拉群发布返利规则,诱导转账后再谎称名额不足多次索要钱财,以此实施诈骗。
教大家一招识破骗局:主播/明星宠粉+返利规则+多次要求转账=诈骗
2.网络刷单诈骗
以招聘试音员、文章修改员等简单兼职作为噱头,诱导下载兼职软件刷单做任务,以此实施诈骗。
教大家一招识破骗局:试音员兼职+下载软件+关注任务+垫钱刷单=诈骗
3.租号诈骗
谎称给商家投票发布租号信息,索要账密与验证码后,以换绑公司手机号才能投票成功为由诱导换绑,盗取账号。
教大家一招识破骗局:商家投票+高价租号+索要账密+换绑手机=诈骗
4.解防沉迷诈骗
谎称可以解除游戏防沉迷,诱导转账或索要账号密码,达到骗钱或盗号目的。
教大家一招识破骗局:解封沉迷+收费/索要账密=诈骗
PART 02
防范电诈—家长篇
1.缴费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潜入学校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将自己的头像和昵称修改成“某某老师”的头像和昵称,常以收取资料费等为借口,在群内发布缴费信息和收款二维码,诱导群内的家长转账。
2.谎称孩子住院诈骗
不法分子以学校老师身份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谎称孩子在上下学途中或在校期间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已送医治疗,急需汇去医疗费,在家长慌乱的情况下,引诱受害人到银行转账汇款。
3.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由 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多冒充教育部门、民政部门或某慈善机构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学生或家长,强调捐助款或者助学款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到账,亟需核对身份、银行卡号等详细信息,在不法分子的逐步引导操作下,受害人的卡内金额被转走。
PART 03
防范电诈—教职工篇
1.交友投资类诈骗
不法分子在网络交友平台营造“股票专家”“投资大师”形象,主动添加受害者,并与其长期交流,期间推销各类“荐股软件”“荐股平台”,让受害者下载“投资APP”或相关链接网站、登录虚假网站转账投资。初期给予受害者小额回报,当受害者信以为真时,便会诱导受害者进行大额转账充值进行投资,最终造成巨额的财产损失。
2.网购诈骗
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商品广告信息,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低价转让、0元购物等方式为诱饵,诱导被害人在非官方购物平台上进行交易,待被害人为购物付款后,就会以资金被冻结、延迟、拒绝发货,或者骗取受害人信息等手法进行诈骗。
3.冒充公检法人员
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4.网络贷款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谎称可提供无抵押、低利息的贷款。当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缴纳所谓“保证金”、“验证金”后,骗子便消失无踪。
PART 04
防范电诈—防范篇
四要
四不要
六个一律
八个凡是
安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引导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教职工和家长也应提高防范意识,家校合力,共同携手,从小培养孩子的网络防范意识,让孩子在自由、快乐、平安的环境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