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欺凌事件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欺凌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双重创伤。
家长老师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哪些行为属于学生欺凌?孩子遭受到欺凌会释放哪些信号?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妥善处理?孩子遭遇了欺凌又该怎么办?这些我们都要了解。
什么是学生欺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三十条第(三)款规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学生欺凌的主要行为
01
肢体欺凌
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是指肢体上的暴力,比如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物等。除此之外,强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
02
语言欺凌
是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欺凌是伤害孩子的一把锐利的“软刀子”,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也更不容易被察觉。
03
社交欺凌
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04
网络欺凌
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
出现这些情况孩子可能正遭受欺凌
突然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后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为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天。
身上出现伤害
孩子从学校回来后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要忽视。
05
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如果遇到欺凌该怎办?
1. 保持镇定。
2.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3.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4.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抵制学生欺凌
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告诉孩子们
不做霸凌者,不当受害者
也不要做冷眼旁观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
对欺凌说“不”
愿所有童年和青春都能被温暖对待
编辑/梁子琼
校对/张亚楠
李 璐
审核/李颍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