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
百余委员联名建议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领衔提交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提案,建议重新疏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吴志明等委员提出,加强社会宣传和对家长的引导,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排第一位,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孩子成长的自由。
未来,青少年习练武术将成为热门!
通过武文化的熏陶,渐渐地改变一些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比如:通过习武,能促使青少年养成自律、自强的精神品质,让更多孩子放下手机练武术;从弱不禁风到虎虎生威。因为在不远的将来,青少年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家庭的脊梁,“单读好书就能走遍天下”的逻辑不再完全适用,只有健脑又强身的中国人,才能担起家庭的重任,塑造国家的未来!
武术训练能很好的完善道德品质
武术提倡“以礼始、以礼终”的精神,这是一种谦让和宽容的运动精神。修炼武术,可使人具备一定的反应力、判断力、统率力;并使人自信、自卫、自主、自立,培养民族卓越之精神。武术礼节、礼仪体现出武术练习的实质,就是对一个人意志的磨炼和道德品质的完善。一个武术运动员,他的言行举止体现着他本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行,而武术的训练的实质就是对一个人的磨练和道德品质的完善。
习练武术,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养成他们自律、自强、永不服输的精神,锻炼了体魄的同时,磨炼出了坚韧不屈的意志,这些可贵的品质,一方面让他们在习武的路上越走越高,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从容应对各种风浪而不会手足无措。
武术训练能促进中小学生素质发展
武术的技术动作是由全身协调配合,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腿法来表现。它能很好地促进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协调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练习武术必须活动全身肌肉、关节、神经,通过全身的运动使所有器官都运动起来,从而锻炼身体,增强人的体力和脑力,开发智力及精神的潜能,提高人的分析力、洞察力、判断力,使人的主观活动更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
武术训练是辛苦的,学生们在训练的过程中有进步,当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受到打击后便一蹶不振,这样的心态是要不得的,幸运的是他们有一群互帮互助的师兄弟,还有一位谆谆善诱的教练员,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来自小伙伴 们的鼓励,来自教练员的说教,还有自身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功征服一座座险峻难关,回头再望,以往的困苦都化作了自己成长路上助燃剂!